縣市合併前 太平借貸逾5000萬 誰來還錢

縣市將於明年底合併升格為直轄市,中央政府則擔憂合併的基層鄉公所出現「錢花光、債借光、人用光、地賣光」的「4光」情況;而太平市公所在今年的第一次追加減預算中,仍編列借貸5000萬餘元,9月30日送市代會審議,市長余文欽說,基層建設不能等,該借的還是要借。

昨日太平市代會進行追加減預算審議,市公所提出擬向財政部基層建設基金借貸5600萬餘元,其中有2000萬元是市區道路、橋梁等公設、災修建設,其餘3600萬元則是新的市立托兒所款項。

市代:將逐條審議

市代李明淦說,托兒所更新是既定政策,雖然需要借,但也應考量整體市托規劃,至於其他建設借款,他則認為可以緩一緩,不急於一時;其他代表則表示要逐條審議,借貸案通過與否還是未知數。

縣市合併前的借貸案,也引發未來「誰來還款」的質疑?市公所主秘黃發智說,明年底之前都還有「太平市公所」,之後雖改為「區公所」,沒有預算權,但據他了解,民國99年至103年間是過渡期,這幾年區公所還能掌握預算,足以還款。

余文欽強調,基層建設仍須逐年推動,並沒有惡意「4光」的問題;不過有民代指出,現在似乎處於「先借先贏」的局面,反正現在借款、日後一定有人還,至於是否由新的直轄市政府概括承受,可能性誰也不能排除。

房貸審核嚴 去年1/3被拒

聯準會30日公布的報告顯示,銀行在房貸危機中從嚴審核借貸標準,導致去年32%的房貸申請被拒,與2007年相若,但高於2006年的29%。去年非洲裔和西語裔房貸申請的被拒率,比白人高兩倍。

聯準會在對銀行房貸的年度審查報告中指出,銀行界在房市危機後發生巨變,房貸申請總量比2007年降低三分之一,更只有2006年的一半。
聯邦住宅管理局(FHA)核發的房貸迅速增多,占全部房貸的比率從2005和2006年的不足5%,增加到21%。
非洲裔的房貸中,一半以上是FHA的房貸,超過一年前的三倍。西語裔的FHA房貸占45%,比2007年多四倍以上。
消費者維權人士認為,這不是消費者的好消息。全國社區再投資聯合會會長泰勒說:「我很難相信,許多借貸人不能在私人銀行得到貸款,銀行關上了為非裔和西語裔服務的大門。」
昂貴的次貸利率比主要房貸利率至少高3%,主要房貸占房貸市場的比重,從2006年的29%下降到不足12%。報告認為,這一數字主要反映了經濟衰退期間實行的超低利率,和昂貴的次貸從市場上消失,導致借貸人的信譽受損。
去年,非洲裔和西語裔拿到次貸的比率分別約是17%和15%,而白人僅為7%。即使是去掉誤差因素,非洲裔和白人間的差異仍幾乎高達8%。
房貸界認為銀行沒有種族歧視,他們是根據借貸人的風險因素調整的結果,如信譽分數和首期付款的多寡等。房貸銀行家協會的首席經濟師布林克曼說:「房市仍存在某種程度的風險因素。」
銀行界去年大幅減少了市場上的所謂依附性房貸(piggyback mortgages),即借貸人為免交20%的首付款,採用第二房貸的做法。這種房貸基本上已從市場上消失,去年只有9萬8000件,而2006年高達130萬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