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低收入家庭無法借貸,而高收入家庭不再感到富有

儘管美國經濟已有復甦的跡象,然而專家擔憂,復甦景氣仍微弱,因為消費者不願意借貸花錢。

「紐約時報」(New York Times)今天報導,消費者支出近年來佔美國經濟活動達70%,些微下滑亦可大大降低對貨物和服務的需求,讓企業不願雇請更多勞工。

報導指出,數百萬計美國人長年來習慣刷信用卡消費、投資股票產品,加上重視家庭價值,使他們的支出經常高過收入,可是現在已沒有足夠資金可繼續這樣揮霍了。有錢的人感受到必須節省的壓力,擔心往後可能面臨裁員,也擔心股市和房市價格下滑變動。

Moody’s Economy.com的首席經濟學家參第(MarkZandi),曾成功預測消費支出下降可導致衰退,並提出數據指出經濟將持續疲軟。

他說:「中低收入家庭無法借貸,而高收入家庭不再感到富有。目前一般家庭仍有許多借貸債務,為可能的強勁復甦附上一層陰影。經濟仍將繼續辛苦掙扎。」

近數周來,由於「舊車換現金計畫」刺激汽車買氣,使消費支出稍見起色。美國商務部昨天說,7月份消費支出比上月上升0.2%。

但是多數經濟學家指出,在收入不增加的情況下,此計畫只有短效作用。另有經濟學家指出,經濟衰退維持已久,痛苦也廣泛散佈,衰退已滲入文化,大幅降低民眾期望,大家對未來的展望充滿悲觀,從而扼殺民眾的購買衝動。

1930年代的大蕭條造就美國人民節省的生活精神,目前的經濟衰退或許也痛苦到足以改變消費者口味,造成新的價值流行。

外資預警 全球股市進入震盪期

全球經濟復甦訊號浮現,但外資對股市短線表現卻不看好。包括法國巴黎銀行、摩根士丹利等外資這幾天陸續發表預警言論,指出股市漲太多,後續整理風險提高,市場持續震盪,預計大型股吸引資金能力將高於小型股。
法國巴黎銀行昨天表示,前陣子股票市場大幅上漲,許多指數達到「超買」水準,隨著經濟利多逐漸反應完畢,投資人熱情也會消退,股市進入震盪整理機會很高。
但法國巴黎銀行也認為,相較於成熟市場,新興市場仍具有低利率、高儲蓄與資金持續流入優勢,指數位在相對高點,但還沒到泡沫化階段,隨著房地產、製造業復甦,新興股市在整理後仍有上攻力道。
法國巴黎銀行分析,商品、原物料除了看期貨表現外,更要看現貨的供給與需求,美國石油庫存仍在高點,經濟基本面不會在一夕之間好轉,原物料價格依然偏高,投資人必須等待更佳的進場時點。
外資摩根士丹利前天也發表預警報告指出,現在全球股市修正壓力不輕,基於流動性考量,具有成長性的大型股、有能力配發高股息的個股,投資價值將優於中、小型股;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在最新9月分投資展望中指出,未來1-2個月,股市雖然可能上漲,但漲幅空間有限。
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股票研究團隊表示,目前許多公司仍面臨高借貸成本、疲弱消費需求窘境,市場也有龐大槓桿有待去化,未來景氣成長將會「緩慢而溫吞」,就投資策略而言,較看好被市場低估的跨國企業、大型股,與具有產業利基的科技、通訊、媒體、醫療類股等。